据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消息,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从2019年9月投运至今,已安全运行420天,累计输送电量达200亿千瓦时。
▲苏通特高压交流GIL综合管廊江底示意图
该工程从苏通大桥上游一公里处过江,起于南岸苏州引接站,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,隧道长5468.5米,盾构直径12.07米,点标高-74.83米。
▲苏通特高压交流GIL综合管廊实景
突破技术壁垒
打通能源输送通道环网
在此之前,如此庞大的GIL管廊工程国内外无借鉴的成熟经验和产品。但是,技术难题没有难倒电网人和建设者。
▲国网江苏电力运维人员对隧道内GIL伸缩节进行测温
SF6年泄漏率提高,为特高压GIS设备的1/50,整体工程通过现场相对地1150千伏(1.8倍运行电压)严格耐压考核,让GIL本体工程绝缘水平和年泄漏率要求均提升一个等级;创新研制运输安装专用车、SF6现场充气站,直线管段与带角度、带补偿管段精密匹配,沿隧道三维蜿蜒敷设,对接安装精度达到毫米量级,实现受限空间内全管系柔性布置。
隧道工程建设获专家高度评价,被认为是目前国内现场管理、实体质量、建设进度快的行业标杆工程。
苏通特高压交流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后,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——淮南-南京-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,与已投运的皖电东送淮南-皖南-上海特高压工程连接在一起,形成贯穿皖、苏、浙、沪负荷中心的“O字型”能源输送通道环网。
工程每年可减少发电用煤1亿吨,减排二氧化硫48万吨、氮氧化物47万吨、烟尘6万吨,对于优化能源配置、保障电力供应、防治大气污染、拉动经济增长、引领技术创新等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。
完成年检
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动能
10月28日,苏通GIL管廊年度检修第二阶段工作完成,至此,该工程年度检修工作全面收官。
本次检采用设备轮停的方式,分两个阶段实施,累计开展预试272项、消缺9项、技术监督3项,共8家单位百余名检修人员参与作业。
“前期我们积累了一些检修经验,对设备检修的重点、难点有了清晰的认识。”苏通GIL管廊站站长沈明慷说,“这次检修,我们制订了更有针对性的检修工作方案和现场安全管控方案,以‘先消缺、后检修、再预试’为原则,合理安排工作计划,推动年度检修高质量开展。”
▲国网江苏电力运维人员使用接触式振动检测仪对设备进行振动测试
“体检”完成后,苏通GIL管廊可进一步支撑总输电容量达6980万千瓦、约占华东电网负荷1/4的超、特高压直流送电,为华东地区经济社会提供能源保障,激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
据了解,江苏已建成“一交三直”特高压互联格局,来自西部和北部的清洁能源大大缓解了华东地区的用电压力,在推动经济发展、能源互联和节能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苏通特高压交流GIL综合管廊工程作为新的特高压输电形态,对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国网江苏电力按照精益运检的思路,建立运检管理标准体系,完善运检管理模式,同时与附近电厂、消防、公安、海事等单位建立了应急联动保障机制,全力确保管廊安全运行。